首页 资讯 电影 731,如鲠在喉

731,如鲠在喉

731》在一片喧闹中上映了。

据统计,截至9月18日

电影《731》首日电影票房超3亿元

9月18日单日场次破26.9万场成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。

这个成绩,大概“超越”了主创团队最初的预期。

小伙伴们知道,圆方还是挺喜欢写影评的。不过关于《731》这部电影,圆方的确不知道该如何表达。

单说电影吧,显得有些不够政治

单说政治吧,显得有些不够客观

应该说,某种意义上《731》这部电影,和731部队罄竹难书的罪行一样,让人如鲠在喉

先听听小伙伴们的答案

02

想来想去,还是先说电影吧。

(为了防止剧透侵权,这里就说说主观感受)

关于《731》圆方曾经设想会有许多种拍发,拍成《辛德勒名单》也行,拍成《美丽人生》也行,拍成类似于《奥斯维辛》这样的“伪纪录片”也行,拍成《浩劫》这样的访谈也行。

唯独没想到,导演的“野心”很大,他想拍成一部带有“奇幻风格”“离奇情节”的“真实”影片。

这的确是从未设想过的道路。

追求“奇幻风格”“离奇情节”当然也谈不上错。但是在这样一个“严肃”的“历史影片”中,加上这么多的“个人化表达”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。

本身关于731的素材是非常多的,仅仅是把其中的一小部分拿出来,只做减法,想来都足以震撼人心。

但是加入了许多臆想的,奇幻的,离奇的情节和人物设定,这个味道就变了。

举个例子,如果今天一个日本人指着这个片子问“圆方”。

这部电影里的反映的事情,都是真实的么?

圆方应该如何回答呢?

说真实吧,里面许多情节和人物的设定的确不能自圆其说,也没有出处和考据。

说不真实吧,这里面所展示当年日本人所做的恶可能不足其十分之一。

这就让人不由得陷入一种“尴尬”的境地。

特别是在“营销”的时候,影片方还一再说:“电影的画面声音都是有出处的,不是虚构更不是谎言。”

导演赵林山也说,电影的目的:“就是用电影化的手段将这些证据电影化,让真实抵达最真实的地方。”

这不就跟前几天贾老板信誓旦旦的说:“(按国家标准)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”一样么?

的确“按国家标准是没有预制菜”,

问题是这不还没有“国家标准”么?

那今天当我们把《731》这部电影当做“证据”呈上的时候

它是让更多人相信“731”的罪恶呢?

还是让更多人不信“731”的罪恶呢?

03

更令人如鲠在喉的是

圆方不太能分的清楚,影片呈现的效果

到底是主观的意愿问题呢

还是客观的表达能力问题

而之前宣发的时候,一波波说自己被“打压”,被“限制”的宣传策略,包括最后定在918这个日子的档期。

也让人迷惑……

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的沉重,被娱乐化叙事稀释

也不知道是不是把民族伤痛,当成商业化的营销

在这个事情上吧,公众舆论似乎陷入了一种更深的困境。

媒体不知道是该夸,还是该骂。

夸吧,好像有些违心张不开嘴

骂吧,又担心被喷说成是汉奸……

不过,更让圆方担忧的是“以后”。

如果“市场”反馈证明,只要是拍这种主题的影片,不管导演的能力如何,影片的演绎如何,故事的逻辑如何,都会得到大力的支持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《731》如何呈现一场无人生还的历史惨案
下一篇
《731》首映,观众捂眼尺度太大!看到活体解剖,男观众忍不住了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

推荐阅读